入党前的“红红脸、出出汗”——华东理工大学入党“答辩”见闻
????新华网上海4月24日电(记者 吴振东)近日,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入党“公开答辩”会。记者看到,答辩小组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,有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,也有些问题让答辩对象一时陷入沉思。
????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,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,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,使每个师生党员做到在党爱党、在党言党、在党为党。在华东理工大学,入党前答辩已有30余年历史,2005年起形成了长效机制。如今,入党“公开答辩”和党员“述责答辩”已融入该校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链条之中。
????答辩会上,记者看到,在5名考察期内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陈述后,由学校二级党组织、党支部负责人以及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20人答辩评议小组开始对其进行答辩考核,并现场给出意见。该流程是决定积极分子能否成为发展对象的重要参考。
????当被问及“作为一名‘化学人’,要怎么弘扬工匠精神”时,应用化学专业优140班的李俊雯低头思考了一会儿,回答道:“我们首先应该继承传统,对于前人的研究应当抱有谦虚之心,潜心钻研,同时要顺应时代需求,勇于创新和改变”。
????“答辩过程既严肃又亲切。”李俊雯说,能得到在场党员前辈和同学的认可,自己觉得很光荣,在聆听他人答辩时,不仅学到了更多党的基本知识,也认识到自身优缺点。“我必须摆正作风态度,时刻向党看齐。”
????同时参加答辩的吴琳琳则被问及:“《人民的名义》热播,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从严治党的观念?”她从遵守学术道德、抵制科研腐败的角度作出了回答。“入党要求很严,不光是交思想汇报,也不能死记硬背相关内容,要深入思考,我觉得这是十分必要的。”她说。
????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庆鹏表示,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党的认识、入党动机、现实表现、自我认识等内容,通过公开的、仪式性的“深度考验”,带来更强的监督性和约束力,同时教育更多师生。
????据了解,如果答辩未能一次通过,学院会再次组织答辩,而这样的“公开答辩”,在成为正式党员前还有一次。“学生会有一定压力,但党员质量有了保证。”孟庆鹏说。
????2000年起,华东理工大学还推出学生党员“述责答辩”制度。一名经历过“述责答辩”的同学说:“入了党,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你不断进步。”
????学校规定,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、网络引导员、心理保健员、学风监督员、图书管理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。每年5、6月份,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、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情况,接受同学们的提问。
????“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不符合党员称号的事是什么?”“你工作干得很多,但好像总是帮老师办事,你为班级和同学做过哪些事?”……一些“不留情面”的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“述责答辩”现场,表里如一、言行一致的党员,总会得到赞许的掌声。
????以“述责答辩”机制为引领,华东理工大学逐步完善了一系列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,覆盖守则规范、实践记录、民主生活、评优表彰等环节。近年来,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%以上。
?